紫金城 茶藝論壇

 找回密碼
 不開放註冊
樓主: 木痴

文革朱泥水平

[複製鏈接]

16

主題

1

聽眾

395

積分

堂客

誠實可靠小郎君

Rank: 1

發表於 2007-12-21 09:52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lin146 於 2007-12-21 09:02 發表
民間煤炭窯 與 匣缽 .... 這不見的很密封 .

以前在 宜興 " 燒窯 " 也有單獨的 " 個體戶 " .
燒一只茶壺要價 5毛錢 .
這種個體壺的窯也會接受燒製其他 " 陶瓷器 " .且視物件的大小論價 .這自然包括 " 上釉 " 的陶 ...



感謝LIN146兄的好資料..不過您圖片中這是一廠1980年代的重油窯...可不用匣缽....
您圖片中這裝壺的也不能算是匣缽.........

16

主題

3

聽眾

432

積分

堂客

松風居士

Rank: 1

發表於 2007-12-21 09:56 |顯示全部樓層
匣缽只知是耐火材料,『陶瓷匣砵的使用,約始於隋代,唐至宋早期,多為漏斗形匣缽,宋中、後期出現桶形匣砵』,宜興紫砂匣砵是圓形,〝像裝蛋糕的保利龍盒〞,是密閉的。通常有兩種:一種是單體匣砵,裝一件,另一種裝小件匣砵,可裝幾件。壺內、壺外都有飛釉,是很重要判別古壺、早期壺的第一步。再佐以胎土、工法。
松風居士

16

主題

1

聽眾

395

積分

堂客

誠實可靠小郎君

Rank: 1

發表於 2007-12-21 09:57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milojo 於 2007-12-21 09:15 發表


也有為了逼真
仿的老壺也是置入匣砵
只是用小柴窯燒
這樣不會有飛釉嗎?


M姐好
若如此回復古早窯燒方式..也是會形成"飛釉"啊..
松風居士兄說的很好.."飛釉"是檢視早期壺的一個很重要的依據..其他還是要配合土胎.作工等等.

857

主題

47

聽眾

1萬

積分

堂上貴客

靜廬草堂

Rank: 5Rank: 5

紫金勋章 荣誉版主 慈善勋章

發表於 2007-12-21 10:27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吳阿舍 於 2007-12-20 21:11 發表


下港人兄好..是的..您所拍出的就是"飛釉".而您此帖下樓福哥所拍照片前2張亦為"飛釉".
不過這些"飛釉"都滿大點的.特明顯~~看起來有點像鼻屎~~
燒製得當的壺.其飛釉應當會較細小.也較均勻的散佈在壺內外各處..甚至需 ...


這話,說得有點智障喔!!!
自笑貧居無款曲,只呼童子預烹茶。

857

主題

47

聽眾

1萬

積分

堂上貴客

靜廬草堂

Rank: 5Rank: 5

紫金勋章 荣誉版主 慈善勋章

發表於 2007-12-21 10:32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安茶寮 於 2007-12-20 13:43 發表


補充一下
飛釉或許宜從中國古時
原始青瓷的產生過程去理解
土胎雜質確實跟飛釉不同
玩陶藝的朋友很清楚
可請教他們


支持!!!

希望真正懂得窯燒的朋友出來說說話了,
自笑貧居無款曲,只呼童子預烹茶。

16

主題

1

聽眾

395

積分

堂客

誠實可靠小郎君

Rank: 1

發表於 2007-12-21 10:36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福哥 於 2007-12-21 10:27 發表


這話,說得有點智障喔!!!


福哥好..小弟是智障..您是高人...
那請您來解釋一番..說說您的看法好嚕.
小弟虛心受教...

16

主題

1

聽眾

395

積分

堂客

誠實可靠小郎君

Rank: 1

發表於 2007-12-21 10:40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福哥 於 2007-12-21 10:32 發表


支持!!!

希望真正懂得窯燒的朋友出來說說話了,


福哥您去過丁山..看來福哥也很懂窯燒..不然福哥您出來說說..成因為何?
反正這是確實存在的現象..小弟也是把這點列為鑑別材窯燒製與否的重要根據.
看來福哥並不認同這點..那請您說說.

857

主題

47

聽眾

1萬

積分

堂上貴客

靜廬草堂

Rank: 5Rank: 5

紫金勋章 荣誉版主 慈善勋章

發表於 2007-12-21 10:47 |顯示全部樓層
千年壺精、吳阿舍所說的「飛釉」問題,
已不是「飛釉」如何形成的問題,
而是文不對題了,..
把胎泥雜質形成的「火疵」現象,
硬是曲解成了「飛釉」現象,

錯把「馮京當馬凉」
造成大家誤會一場,

[ 本帖最後由 福哥 於 2007-12-21 10:52 編輯 ]
自笑貧居無款曲,只呼童子預烹茶。

16

主題

1

聽眾

395

積分

堂客

誠實可靠小郎君

Rank: 1

發表於 2007-12-21 11:06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福哥 於 2007-12-21 10:47 發表
千年壺精、吳阿舍所說的「飛釉」問題,
已不是「飛釉」如何形成的問題,
而是文不對題了,..
把胎泥雜質形成的「火疵」現象,
硬是曲解成了「飛釉」現象,

錯把「馮京當馬凉」
造成大家誤會一場, ...


福哥好
材窯..壺胚放在密封匣缽內入窯..就是要保護壺胚.不直接受火.
既不直接受火..其壺表之黑點則為胎泥內雜質所致黑點.與"飛釉"所表現之晶亮凸面不同.

"火疵"..瓦斯窯.重油窯.電窯皆有...(其表徵為壺表黑點處胎面凹陷)
但此3類窯燒之陶品.卻皆無"飛釉"之現象產生.
望福哥明察.

857

主題

47

聽眾

1萬

積分

堂上貴客

靜廬草堂

Rank: 5Rank: 5

紫金勋章 荣誉版主 慈善勋章

發表於 2007-12-21 12:23 |顯示全部樓層
以前玩老窯器時,經常會提到原始青瓷的產生,
也就是在高溫窯出現後,
由於燒製火侯較高,胎骨內的部份礦物質起了氧化,
形成了「爆汗」現象,
它是坯體在窯內焙燒過程中,
坯體因高溫而收縮發生急速變化而產生的,
過去把這種現象視之為"天然釉",
類似的現象,
就是我們常見窯璧上的「窯汗」,
即使匣缽本身,
在經過高溫爆燒後,也會發生這種「爆汗」的情況,
這是坯體中含雜石灰石質CaO,在還原焰中燒成的,

紫砂成分中含有微量石灰石CaO,
若在胎泥中含有較大顆粒的石灰石,在還原焰高溫窯燒中,
就可能因高溫收縮而產生顆粒狀的「爆汗」現象,

[ 本帖最後由 福哥 於 2007-12-21 12:31 編輯 ]
自笑貧居無款曲,只呼童子預烹茶。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不開放註冊

   

GMT+8, 2024-3-28 20:49 , Processed in 0.273098 second(s), 25 queries ,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Theme by Jeavi.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