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城 茶藝論壇

 找回密碼
 不開放註冊
查看: 18452|回復: 34

我识壶的心路历程

[複製鏈接]

2

主題

2

聽眾

152

積分

堂上貴客

Rank: 5Rank: 5

紫金勋章

發表於 2007-6-2 15:05 |顯示全部樓層
我识壶的心路历程,对不对的仅供那些目光刚刚注视到宜兴紫砂的人们参考。

2

主題

2

聽眾

152

積分

堂上貴客

Rank: 5Rank: 5

紫金勋章

發表於 2007-6-2 15:06 |顯示全部樓層
紫砂这本书读薄的大纲先来了解程序:
1
、意在笔先,师法自然,艺术构思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以萃取、提炼立意;
2
、精于设计,和我们设计建筑是一个道理,比例、断面尺寸、重心、节奏变化、装饰。。。选料;
3
、实施过程,靠的是纯熟的技术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信念。但技术是练出来的,不吃苦中苦,难得。。。
4
、阴干及试烧,试片也是一样,这也是经验的积累过程;
5
、最终作品出炉;
6
、联营、包装与销售。以上各环节根本取决于制作者的人格定位、综合艺术素质及其作品的艺术定位、商业定位,所以藏壶实际上是知人相物的范畴,如果不了解作者的人品、志趣、艺术领悟感和技术水平,那么紫砂壶的购藏者无异于盲人摸象。紫砂壶分为两类:(应没有第三类)一、使用品类:料不伤人;不残次;出水好即可,当然价格就很便宜,不报有艺术感期望值;二、艺术品类:料好,艺术感很高,做工无可挑剔,或有些瑕不掩瑜的残缺美,百看不厌,爱不释手。相对于制作者也分为两类:一、生产类:技术不高;天赋不高;心气不高;多快好省利为先,实为日用品生产型陶手;二、创作类:技术相对过硬;天赋高;心气高;名先利后,或名利双收型;对紫砂艺术的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当然,某些制作者也在二类间变换着自己的位置,最终是上不去的就下来,而上去的就是大师,就是艺术家,将载入艺术史册,那是陶人心之向往的境界。玩壶人的类别就不需我搞得很明白了,反正我是一个艺术品的追随者,爱好壶,也并不想以此作为投资。我想紫砂壶改变不了我的物质生活,但确是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和玩蛐蛐是起到一样的作用。

2

主題

2

聽眾

152

積分

堂上貴客

Rank: 5Rank: 5

紫金勋章

發表於 2007-6-2 15:07 |顯示全部樓層
1.      壶的玉质感要强,砂料至上,其色质要耐看,要易养;
2
窑温要高,一次烧成,瑕不掩瑜;
3
各部件协调,大气有古意,有视觉冲击力,百看不厌;
4
不求名头,具体看一把壶的工是否好,尽可能全手工;
5
价钱合理,高价要有高的道理;
6
有条件先面见作者,结合总体印象决定壶的含金量,我信奉壶一体;
7
多看少下手,多比较,自信很重要;
8
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眼力和审美情趣;
9
有条件多去阳羡走走,行万里路胜过破万卷书;
10
创新的壶作往往带有作者较大的激情投入,值得多关注,但创新要经典;
11
泥料陈腐期不够壶没高贵气;
12
壶上好的字画及章款是永久的立意,值得玩味一生,但我不喜欢手刻落款,破壶相;
13
出水、收水及手感好是至关重要的,这能让你爱不释手;真所谓凡禁得住考究的茶壶,在执壶注盏之间,那精神上的愉悦无法言喻。
14
藏壶要少而精,言简意赅,雅俗共赏,力排恶俗;
15
再好的壶也要用,否则乐趣殆尽。

2

主題

2

聽眾

152

積分

堂上貴客

Rank: 5Rank: 5

紫金勋章

發表於 2007-6-2 15:07 |顯示全部樓層
我时常想,好的壶艺作品何以判别为逸品、妙品,有无共性?
现试议之:
1、   壶归根结底反映的是三维空间中的体积,线和面是外表的语言,不是根本,我们选壶和做壶不能过分迷恋线、面,而块体给人的直觉和感召尤显得更为重要;
2、   自然天趣、神秘凝重、协调律动、科学入理、历练专横、激情幸福。。。。。。,这是艺术不可缺的,也是逸、妙二品所不可缺的;
3、   细节中显功力,没有对传统的完满继承,谈何个性的创作;
4、   当今的时代是准艺术工作者们为所欲为的时代,水平良莠不齐,这既是好的,也是初级幼稚和盲动的,荡而近无存的文化地继承宽松自由而无宗教般的专横,仅以适者生存而大行其道,我们可擦亮眼睛,尽情玩味,极尽嬉怒笑骂之能事,痛并快乐地走一遭;
5、   砂料不可谓不重要,但较壶作所反映出的气魄浑穆、意态奇异、结构天成的精神内质而言则不足道;
6、   细碎无休的明针细工易损气,我不崇尚;一气呵成的感觉无上;
7、   追求变化、大肆玩险中的收放自如对我是极具有吸引力的,我崇尚;
8、   无个性、无品位的人,他的壶决不能称之为艺术,不管他有何职称;
9、   壶有出尘脱俗的直觉感是大品、稀品。

2

主題

2

聽眾

152

積分

堂上貴客

Rank: 5Rank: 5

紫金勋章

發表於 2007-6-2 15:08 |顯示全部樓層
1、花费最少的票票买自己喜欢的壶,当然这意味着永不追星,始终把眼光关注新人,这是历练自己的游戏;
2
、玩得高兴不见得非要掏腰包;攫取其间各种的玩味和知识是第一需要;
3
、人生可消遣的事宜太过丰富,阶段性地玩玩紫砂,再玩玩别的不会迷失心智;
4
、明白紫砂吸引我们的只是色质和韵味,其他的故事都仅是纷扰和谈资而已,好壶对于我只是海边的一颗漂亮石子,遇到了就弯腰捡起;别人捡到我会凑上前欣赏、会意、恭喜,仅此而已。。。。。。

2

主題

2

聽眾

152

積分

堂上貴客

Rank: 5Rank: 5

紫金勋章

發表於 2007-6-2 15:08 |顯示全部樓層
琢磨:
试想如果宜兴的每一位制壶者都练就一手好书法,对书画艺术有所领悟,品味出书法大家作品中字里行间的气韵、结构、笔法、态势、节奏,并加以提炼借鉴,我敢打保票其所制壶的品味肯定上一台阶,别小看书法,它是难上加难的艺术。
“作品”一词中带个“品”字,这就预示着是需经玩味的,它的形、神、气、态、韵、精等诸多方面是蕴涵思想的,是与美学相通的,其间的旷世精品尤是如此。正如好的书画、音乐、建筑、艺作。。。。。。只要是人为心血的产物都浸染着作者的思想,表露着作者的心迹历程。既然真、善、美是艺术创作的至高准绳,那作者虚怀若谷、澄净坦诚的赤子心声就会通过作品带给观者、藏家,同样的讯息感召着后者,使其灵魂得以升华。这是君子所眷囿的境界和理想,以致于爱屋及乌。

2

主題

2

聽眾

152

積分

堂上貴客

Rank: 5Rank: 5

紫金勋章

發表於 2007-6-2 15:09 |顯示全部樓層
我试着揣摩自问:
为啥从制壶上扯到书画艺术,因其间密不可分,老祖宗造就的一个个汉字就是一把把立意高远的壶式,让我们尽情玩味吧,深了。
1、 为什么八大山人、倪瓒的字画清逸脱俗、高不可及?(有赖于:1、天赋极佳2、家学渊源3、童子功深厚4、酷爱所至,一生求索5、有感而发所作6、心迹高洁,不染尘俗,不为名利7、言简意赅,立意高远8、世事造化)
2、为什么徐谓四十学画成大家?(因为书画同源,艺术同源;画与不画都已成家,成名只争朝夕)
3、为什么石涛受宠?(以自然为师,胸中自有丘壑,有感而流于笔端,不吐不快,自成一家,怎不感人。)
4、为什么老年的齐白石看自己早年时的绘画感到懊悔及慨叹?(“美是主观感受也受社会公众认知及舆论所暗示”此说法很对,但也有曲高和寡一说。不得已而求变,实非所愿,却也迎合世俗,毁艺毁己。无奈岁月已逝,独有慨叹!)
5、为何洗手砂制壶更加难得?其目数是多少?(目数肯定很细,杂质肯定很少,到底量化几何,求圣贤告知)
6、何道洪的壶据说窑温很高,为何难得?(正所谓真金不怕火炼)
7、为何邵大亨的存世壶把把精品,其何来如此高的天赋呢?有家世和师承的讯息么?(不知)
8、艺术美与黄金分割的关系是否得出一种器型只有一种最佳型制呢?人的身段美确是有标准可依的。(黄金分割确是将艺术数据化,是人为科学。中国的艺术欠缺科学的印证,是后人对先知的不敬!)
9、汪寅仙、何道洪的壶作大气的根由在哪儿?意识的表现手法具体体现在何处?(所谓大气与否不只是人的主观印象与客观影响造成的,大家认为某种状态叫大气,某种流把叫舒展,这是美学范畴的基础,也需要科学的印证和总结。我想大师会说得清,有待请教)
10、古砂壶的古意是如何造就传承的,是意识陈旧么?现代没能继承的原因是什么,是图纸迷失还是破四旧洗心革面所致?(“旧与古是由历史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的,由于时间与历史的沉淀、传承造就了壶与砂体的变化,而由于紫砂的独特性质所形成的色泽与壶经长久的使用所焕发出的黯然韵味,着实很难用文字表达。” 此说法很对,但形制的高古是意识流,我觉得古人中的大家是唯美的,是一生求索的,是辈辈传承的,是血与火的交融、重生。华夏艺术有承袭,有变革,炎黄子孙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到今天的。透过这些作品能强烈感知到远古大师们寒窗下的内心飞扬,他们充盈的精神世界是何等的磅礴铿锵,不辱使命的责任感支配着操行,由此留给后人以享之不尽的美。后人已多数艺术沦丧,一知半解,随波逐流,照猫画虎。)
11、“世上没有两个字迹相同的人”是否可类推出“世上不会有两个手工壶型质相同”?如此看来何谓高仿,仿得出形仿得出意么? (仿则意为上,但求形先似,这是入门的道理,然后是超越古人的形与意,所以好壶不是俯首皆是的,买把壶喝喝水则另当别论)

2

主題

2

聽眾

152

積分

堂上貴客

Rank: 5Rank: 5

紫金勋章

發表於 2007-6-2 15:10 |顯示全部樓層
有幸发现何道洪大师如下一篇好文章,破解了我第九点问题: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紫砂陶艺发展至今,已是流派纷呈,各领风骚。本人有幸通过「广种薄收」,也终以一种鲜明的特征备受人们肯定,荣幸之余,不免欣慰,毕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这些年来,我的定位或者说我的壶艺追求,借用北宋苏轼所言,就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实绩如何,敬请各位评说,在这里,我想谈谈我的感想、我的创作。
一、将豪放遒劲引入壶中
本人1958年开始师从王寅春先生学艺,后又得裴石民先生教益。承继两位老师细腻精致的风格,我的作品也曾以工致、灵秀、飘逸而见长,有些作品近乎明壶,有邵文银、陈用卿诸家的遗风,但缺少一种阳刚、力度和遒劲。而纵观几代壶艺的沉积,横看诸家风韵的发散,或精巧灵秀,或古朴浑厚,或巧拙互现,或雍容华贵,难见豪放、大气、遒劲力度之韵。
1978年,我经过中央工艺美院进修后,艺术思维有了很大的变化,有一种「变」的冲动,想变传统,想变风格,变出一种全新的壶艺风格,变出一种属于自己的壶艺理念。但是,变是痛苦的,变也是艰苦的。七○年代末至八○年代中期,我的作品大多还是原有的风格,如《六瓣梅壶》等,仍没脱出传统的樊囿。直到1987年制作的《玉牛壶》,才出现一种较为明显的、不同于前人的变化。壶把被放粗、壶嘴被拉阔,有一种玉器的沉稳感。在求变过程中,也有不少作品由于过分夸大了张力,结果弄得像吊车上的铁钩一样笨重。此时的「变」尚是一种盲目的变、为变而变的变、缺乏根基缺乏思辩内涵的变。
但是,在此苦苦求索中,我渐渐感到了一种震撼、一种共鸣、一种灵感。古宋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怒发冲冠……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绝对不同于「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姜白石);「低帏眠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柳永);「弄夜色,空余满地梨花雪。」(周邦彦)此所谓豪放与婉约之别。西乐中,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铿锵雄健,催人奋进;海顿的「小夜曲」,温风馨雨,两情绵绵。唐画中,吴道子雄放写意的疏体画风与李思训工致繁复的重彩画风,分别代表着中国山水画的两种不同的流派。
那么,紫砂壶艺除了精巧灵秀、古朴典雅之外,是不是还应该有一种豪放,有一种遒劲?许多共鸣的牵引、思想的融汇,促成我渐渐豁然。我要在壶艺中表现一种力度,创造一种力度。这种力度,是外在的压力与内在的张力的总合,是物理之力与妙理之力的总和。由是至今,我的这一追求不断完美、自成一系。
二、让意气理念流注其间
1.造壶在于集思
为了表现这种力度,有时我更喜欢做一些大壶。大,本身就是一种力度,一种扩展,一种豪放。但是,大,又不完全能涵盖力度、扩展和豪放,它必须有厚实的思辩容量为内涵。
1992年,我做《集思壶》,是出于对前一段艺术创作的总结与反省,对后一段创作包括人生的思考,「博采精深,鉴往知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壶身取浑厚凝重的直筒形,寓意「思而立身」。由此注入了一种哲理、一种思考。
《道鼎壶》与《集思壶》有异曲同工之处,配上辛弃疾的词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一种豪迈的气慨跃然壶上。总体设计以圆为本,形其鼎,蓄其道,意念无穷。
我认为,大壶表现一种大气,是一种厚积厚发的饱满情感;大壶是一种大器,表现一种不做士兵做元帅的人生理念。造壶是一种集思。
2.造壶在于摄情
「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清‧恽格《南田画跋》)我一直认为,壶艺犹如作画,犹如一切艺术创作,要融入创作者、制作者的情感和思辩。让意气和理念倾注其间,否则作品便无艺术生命可言。
「岁寒三友」是一个充满潜力的题材,陈鸣远的「束柴」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人。而其成功之处在于丰富的内涵,在于「摄情」,在于深刻的哲理。我也曾以自己的风格多次演绎「三友」题材,比较满意的有《松竹梅大壶》和《绿的松竹梅》。前者是我历时三个月潜心设计和刻意追求而完成的。壶体以松为本,造型古朴苍劲,其意气几乎可与真松乱真。做大壶意在突出岁寒三友的浩然大气,豪放之外包含一种鲜明的理念。
《绿的松竹梅》,更倾注了我的思考和意念。除了壶体造型仍是豪放风格之外,在泥色运用上也追求一种豪放、一种大手笔。抓住松竹梅的色彩特征,以不同层次的绿色去概括、抽象松竹梅的色彩和形象。在这里,绿色是一种概括,是一种经过情感过滤的主观色彩,是一种内心的期盼和冲动。将松竹梅表现若干种绿色,颇有一点新意,但又完全合乎情理;将松竹梅的色彩进行大胆地抽象是一种豪放,但又包含着深层的妙悟。所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也。
3.造壶在于激情
有言,书画「皆须意气而成」。画家在下笔之前,要在胸中充分酝酿意气,既画之时,则神专气连,一气挥洒,要让意气酣畅地流注于画面。制壶也如是,受一种创作激情的驱使,「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我在壶艺创作中,每款作品的复件都是很有限的,尤其是那些受激情驱使的作品,一气呵成,可以是废寝忘食,如痴如狂,若要再做第二件、第三件,已全无第一件的感觉,勉强为之,则犹如仿制品无异。陶艺毕竟是陶艺,不是产品。
三、以力的分合统摄其形
豪放力度在外形的表现上可能有多种形式,我则比较注重于壶体各部位的张力比例与整个的置阵布势。历代的壶都以轻巧为形,我则在壶的比例结构上进行重大的调整,在表现物理之力度上,在追求新意的形式上追求比例恰当、险峻合度、虚实得宜。
1.比例恰当
譬如壶把,以往都是均匀的线条,我将它做成从上到下为较粗到粗再收细的充满张力、动感的线条。但是,什么地方该粗,到什么地方开始收细?其它身、盖、嘴、钮的相互呼应,有机结合,都非常讲究。尺寸上的「准头」对接须分毫不差,比例上的黄金须恰到好处。
譬如《集思壶》,直筒直口的壶身,中段出嘴,但嘴不立刻伸出,而是紧贴筒身,成为筒身的一个有机部分,然后到壶口处出一平弧线,显得较为挺拔;与之相对的壶把也用紧贴法,上把部位贴住四分之一壶身,与二分之一贴壶身的嘴部比例非常恰当。其它如盖的边加宽加厚,盖面饱满,壶钮也加厚,呼应比例较为得当,因而线条简洁,力度凝重。
再如《道鼎壶》,把、的、嘴三者线条统一,风格统一,都取壮而不臃、硕而有力者,线条与壶身照应得较自然。出嘴处呈收势,下把贴紧处呈出势,把与嘴的呼应成「动势」而非「整势」,显得稳定泰然,刚劲有力、神采飞扬。
2.险峻合度
壶也有章法,所谓「置阵布势」(语出东晋顾恺之《论画‧孙武》),即指章法之重要犹如军阵排列形势。在具体的布局中,我追求一种险峻奇巧的壶体布局。通过对力的分与合、紧与弛、聚与散的把握调配,追求一种增一分减一分都成谬误的力的临界平衡点,所谓「以险取胜」使得壶之豪放、力度表现得更为饱满、更为凸显、更为淋漓尽致。
3•虚实得宜
整把壶若一味地粗犷会流于「呆」,如在把上用一个「飞」,则全盘皆活,特别是做大壶,若没有相宜的虚华,又会给人一种「一大堆」的感觉,如果以过桥为的增加虚空,则实中有虚,虚实相生,我在《道鼎壶》的具体创作中,以及在其它壶的制作中,比较注意巧拙互用,虚实相生。毕竟力度不是靠「堆」出来的,而是靠营造、造激活。犹如气功师,他的力度在于他善于且巧于调集全身之气而攻于一点。壶之力度亦然。
但是,区别于气功师的是︰造壶者更要善于且巧于调集自己的妙悟、自己的理念、自己的意气,赋予紫砂壶深厚凝重的思辩力度。这是我多年来的创作感想,也是我一以贯之的创作追求。

2

主題

2

聽眾

152

積分

堂上貴客

Rank: 5Rank: 5

紫金勋章

發表於 2007-6-2 15:11 |顯示全部樓層
最后读薄出两个字:“遒媚”。是啊,遒媚之壶方为精。

0

主題

1

聽眾

10

積分

堂客

Rank: 1

發表於 2007-6-3 17:11 |顯示全部樓層
前辈,整体文章很好

唯独最后“遒媚”两字不敢苟同

我觉得应是"朴雅"

乱说话,莫怪~~
精于心,简于形!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不開放註冊

   

GMT+8, 2024-3-29 16:30 , Processed in 0.466724 second(s), 28 queries ,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Theme by Jeavi.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