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城 茶藝論壇

 找回密碼
 不開放註冊
查看: 22259|回復: 5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灣紫砂收藏盛況 / 黃健亮

[複製鏈接]

857

主題

47

聽眾

1萬

積分

堂上貴客

靜廬草堂

Rank: 5Rank: 5

紫金勋章 荣誉版主 慈善勋章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9-11-10 20:0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台灣紫砂收藏盛況 / 黃健亮

此文轉貼自 《收藏》雜誌 第200期 2009年8月份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不開放註冊

自笑貧居無款曲,只呼童子預烹茶。

857

主題

47

聽眾

1萬

積分

堂上貴客

靜廬草堂

Rank: 5Rank: 5

紫金勋章 荣誉版主 慈善勋章

2#
發表於 2009-11-10 20:12 |只看該作者
台灣居民以自福建、廣東的移入者為大宗。閩粵素為工夫茶區,歷來有品飲工夫茶的風俗。工夫茶移入台灣後泡法及器具被簡化,農閒之餘,老幼成聚稻埕,泡茶社交共話桑麻,俗謂“老人茶”。



睽諸工夫茶史料,台灣人對產自宜興的“孟臣壺”推崇備至,如連橫《雅堂文集•茗談》雲:“台人品茶,與漳、泉、潮相同……茗必武夷,壺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茶俗如此,加上台灣所產烏龍茶搭配紫砂壺沖泡效果甚佳,因此紫砂收藏玩賞的風氣隨之盛行,愛喝茶的家庭中,少不了擁有幾件不同檔次的紫砂壺。較專精的壺友,家中藏壺百千者,繁不勝數。
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大批明清古壺、朱泥壺、“文革”壺、名家壺、各期商品壺,莫不通過各種合法、非法途徑,紛至沓來,而作為轉運中繼站的香港,其茶行、壺商、代工者一度蓬勃興盛且獲利甚多。稍後,隨著兩岸交流更為熱絡、直接,各檔次的紫砂壺也頻繁且快速流動,造就了當代紫砂典藏的空前盛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不開放註冊

自笑貧居無款曲,只呼童子預烹茶。

857

主題

47

聽眾

1萬

積分

堂上貴客

靜廬草堂

Rank: 5Rank: 5

紫金勋章 荣誉版主 慈善勋章

3#
發表於 2009-11-10 20:13 |只看該作者
收藏環境
  
執世界拍賣市場牛耳的蘇富比拍賣公司,1997年曾在台北舉行首場宜興古壺秋季拍賣會,獲得熱烈迴響。次年,蘇富比又在台北舉行宜興古壺春季拍賣會。同年景熏樓拍賣公司也在台中舉行春季宜興古壺拍賣會。後因亞洲金融風暴來襲,收藏市場為之受挫。
台灣的文化出版活動向來蓬勃,區區2300萬人口,每年卻有4萬餘本新書上市,紫砂類書籍出版的數量亦遠多於其他地區。自20世紀80年代迄今,台灣出版的紫砂專業雜誌有《茶與藝術》《壺中天地》《茶與壺》《紫玉金砂》《天地方圓》《茶藝•普洱壺藝》等;專業出版社則以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獨領風騷20年,為宜興紫砂壺的收藏與研究的深化提供了重要的文化養分。
這些出版物收錄了許多紫砂收藏家珍藏的佳器。例如潘捷夫《中華茗壺選萃》、萬妙玲等《朱泥壺的世界》、李瑞隆《宜興古陶器鑑賞》、黃健亮等《朱泥寶記》、黃健亮等《荊溪紫砂器》、黃正雄《陽羨紫砂茗壺精雕特展》、黃怡嘉《東瀛遺朱——培集軒珍藏輸日宜興壺》、黃健亮《紫砂名品——黃正雄珍藏古今名壺特展》、黃健亮與彭清福《紫泥藏珍——明清宜興窯器之美》、黃怡嘉《紫韻雅玩——中國紫砂精品珍賞》,以上均是以著錄紫砂收藏家們的藏品為主體的專冊。
自笑貧居無款曲,只呼童子預烹茶。

857

主題

47

聽眾

1萬

積分

堂上貴客

靜廬草堂

Rank: 5Rank: 5

紫金勋章 荣誉版主 慈善勋章

4#
發表於 2009-11-10 20:13 |只看該作者
對紫砂的學術研究專著則有:詹勳華《宜興陶器圖譜》、黃振輝《曼生與曼生壺》,黃健亮《明清紫砂藝術——宜興紫砂壺及其裝飾研究》、徐鰲潤《徐鱉潤紫砂陶藝論文集》、黃怡嘉《宜興紫砂壺造型風格之研究——以王寅春、朱可心、顧景舟、蔣蓉四名家為例》等。另有不少學術論文刊佈於故宮博物院的《故宮月刊》、歷史博物館的《歷史月刊》等。
除了明清古壺之外,台灣收藏者也十分熱衷度藏當代紫砂名師如朱可心、王寅春以降的數百位當代名手的作品,尤其是當今數十位第一線紫砂名師盛年巔峰時期創作的精品,這些藏品反映了當代紫砂陶藝創作的繁茂景象。近年部分紫砂精品漸有流向大陸的趨勢,但相對於台灣數十年累積的收藏能量。其影響仍很微小。
自笑貧居無款曲,只呼童子預烹茶。

857

主題

47

聽眾

1萬

積分

堂上貴客

靜廬草堂

Rank: 5Rank: 5

紫金勋章 荣誉版主 慈善勋章

5#
發表於 2009-11-10 20:14 |只看該作者
文博單位的紫砂收藏
  
  1、台北故宮博物院
在台北故宮博物院的60餘萬件藏品中,陶瓷器有25423件,其中宜興紫砂器的數量雖未見官方統計,但顯然不多,目前已公開發表者僅見20餘件。然而昔日故宮畢竟是宮廷茶器的薈萃之地,這些宜興紫砂器可謂件件精彩,亦即學者所謂的“宮廷紫砂器”,反映著彼時皇室的品味。其中又以一批“康熙御製”宜興紫砂胎琺瑯彩茶壺、茶盅、蓋碗最具代表性。台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廖寶秀對照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七月十一日所立抄本《琺瑯、玻璃、宣興、磁胎陳設檔案》及光緒元年(1875年)十一月初七日《琺瑯、玻璃、宜興、磁胎陳設檔案》發現,兩本賬冊中有關宜興胎琺瑯彩茶器的詳目記載,40年間僅少了一件。是成豐四年(1854年)時由咸豐皇帝將1件宜興胎畫琺瑯包袱壺賞給了皇后。除此之外,其餘賬上19件紫砂器現均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這些清康熙皇帝所用飲茶器具,系先命蘇州織造由宜興名工製坯燒製精選之後,再送至清宮造辦處由御用畫琺瑯畫師加上琺瑯彩繪,經二次低溫烘燒而成。器身由宮廷畫家彩繪五彩四季花卉,如牡丹、月季、小雛菊、茶花等,有的則表現四季花果紋,有桃實、荔枝、枇杷、柿子、石榴、葡萄、荸薺、菱角、櫻桃等,技法精湛。
康熙御製的宜興胎琺瑯彩茶壺,壺外有的掛透明釉,有的則無。但壺內均作素胎,不施透明釉。如宜興胎畫琺瑯五彩花卉壺、宜興胎畫琺瑯萬壽長春海棠式壺、宜興胎畫琺虹彩四季花蓋鐘等。這些均以宜興紫砂為胎身。但胎質不似瓷泥細膩,泥料顆粒較粗。其間均摻有黑、黃細沙熟料,器身表面略凹凸不平。由於宜興紫砂泥具多孔性,且收縮比與釉彩並不相同,所以釉彩紋飾的表面常見細小氣泡爆裂後所留的鬃眼痕跡。
除了康熙朝的紫砂茶器外,台北故宮博物院亦藏有少數幾件乾隆期紫砂器。其中有兩件為紫砂胎雕漆茶壺。如宜興胎雕漆八寶紋茶壺,此壺除底外均塗朱漆,按層次雕漆,主紋為壺兩面上的兩組雜寶紋飾,壺頸雕回文一周,壺肩雕如意卷草紋一圈,蓋面飾如意文。壺底有“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款。
在台北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器中,唯一署有宜興陶工名款的是陳蔭千制宜興紫砂竹節提粱壺,此壺整體造型仿自竹節,壺身作橢圓形,圍飾弦紋一圈,矮圈足,壺嘴塑成三節竹節曲流,壺把由兩枝細長竹枝纏扭成形。蓋面貼飾竹葉兩叢,蓋鈕亦為雙竹枝相扭呈拱橋式。紫砂泥質較細,顆粒微粗,含黑、黃砂點。壺底印鈐“陳蔭千制”篆書方印。此壺久經使用。里外遺留舊有茶汁痕跡,故壺面罩有一層光澤,其受寶愛可想而知。鏖寶秀推論,此壺可能是乾隆品茗御所竹爐山房中的煎泡茶器之一。此外,台北故宮博物院亦藏有5件一組的乾隆宜興紫砂胎紫金釉套杯及清紫砂陶硯等紫砂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不開放註冊

自笑貧居無款曲,只呼童子預烹茶。

857

主題

47

聽眾

1萬

積分

堂上貴客

靜廬草堂

Rank: 5Rank: 5

紫金勋章 荣誉版主 慈善勋章

6#
發表於 2009-11-10 20:14 |只看該作者

2、歷史博物館
1956年開館的歷史博物館位於台北市南海路,目前館藏文物5萬餘件,但依目前已發表的資料看,紫砂陶器可能僅有20餘件,大多數都屬雜項。
歷史博物館藏品中有一件陳子畦款南瓜壺,形制類近南京博物院藏陳鳴遠款東陵瓜壺。全器造型仿效南瓜,窄口,圓鼓腹,捲葉成短直流,壺身渾圓,壺蓋成瓜蒂形,把手塑成瓜藤,堅韌有力。摻砂點點,胎色飽滿且富有光澤。具體年代待詳考,另有一件時大彬款直筒圓身壺,身似直筒,砂粒隱現,點點如暗夜繁星。壺底印押托款“時大彬制”陰文篆字。蘇州博物館亦見相類形制紫砂器。
雜項中,有一組無款紫砂柳條八果,以白泥塑成柳條盤,內置核桃、菱角、花生,瓜子、栗子、荔枝、蓮子、紅棗八果,均以捏塑手法製成。技巧細緻精妙,有納大千於芥子的氣勢。此類像生果品紫砂器傳世不乏所見,一般署有“鳴遠”“石民”“蔣蓉”等款。歷史博物館尚藏有紫砂天雞尊、紫砂蓮瓣盤、宜興竹節雙筆筒、宜興三猴筆架,以及一批清代紫砂加彩蓋罐等。
歷史博物館對紫砂陶器的推廣可謂全台之最,早在1984年2月即開風氣之先,舉辦古代茶具特展。 1989年12月,舉辦明清宜興壺藝精品展,並出版《宜興茶壺精品錄》專冊。到了1995年6月,更有北京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北京首都博物館、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宜興紫砂工藝廠陳列館等五大博物館的紫砂珍藏來台參展,舉辦了歷代紫砂瑰寶展,並由歷史博物館編輯、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出版了《歷代紫砂瑰寶》專冊。 1997年7月舉辦了“茶的文化”特展,並出版同名專書。 1999年,舉辦紫砂陶藝收藏展,並出版同名專書。到了2008年2月,又舉辦“紫砂名品——黃正雄珍藏古今名壺特展”,展出著名紫砂收藏家黃正雄先生收藏的130餘件古今名壺。並出版《紫砂名品》專冊。凡此種種,都是以政府之力,參與並帶動紫砂展覽與出版,對宜興紫砂在台收藏之風的形成。功不可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不開放註冊

自笑貧居無款曲,只呼童子預烹茶。

857

主題

47

聽眾

1萬

積分

堂上貴客

靜廬草堂

Rank: 5Rank: 5

紫金勋章 荣誉版主 慈善勋章

7#
發表於 2009-11-10 20:15 |只看該作者
  3、鴻禧美術館
鴻禧美術館於1991年正式落成,是台灣企業家張添根先生基於回饋社會之心願而成立。張氏家族對中華傳統文物都有收藏研究之雅好,而有藝術家族美稱。該館藏品總數超過3萬件,含括陶瓷、鎏金佛像、書畫與雅趣品錄等四大類,其中陶瓷收藏3000多件是鴻禧精彩的典藏強項。從新石器時代到清乾隆時期,時間橫跨近5000年。該館曾於1996年出版一冊《中國雅趣品錄——宜興茶具》,收錄107件宜興紫砂陶器。不乏精品。如陳天瑞款四方開光方壺、文玉款貼花提梁壺、廷瑞款爐鈞釉獅球鈕方壺、無款爐鈞釉方壺及若干朱泥小壺,都是宜陶精品。
自笑貧居無款曲,只呼童子預烹茶。

857

主題

47

聽眾

1萬

積分

堂上貴客

靜廬草堂

Rank: 5Rank: 5

紫金勋章 荣誉版主 慈善勋章

8#
發表於 2009-11-10 20:16 |只看該作者
  
  4、財團法人成陽藝術文化基金會
財團法人成陽藝術文化基金會於1999年成立,是台灣企業家麥寬成先生所創立的典藏研究單位,旨在以藝術收藏回饋社會。麥先生雅好藝術文物,尤其是紫砂收藏的資歷長逾30年。成陽基金會宋信德執行長曾在南京博物院的研討會上致辭表示:“從全球文化產業的趨勢來看,當前私人基金會的經營將邁入一個新的階段,如何在掌握非營利組織特性的前提下,發揮民間活力的酵素,結合公部門的行政優勢與私部門的彈性機制,將收藏文物的能量發揮到極致,一直是成陽藝術文化基金會所追求的目標。近年來,基金會陸續贊助台灣多所大學、研究所,對相關議題進行學術研究,獲得學術界廣泛的迴響………放眼未來,基金會也計劃將交流的範圍擴大到歐美各地,將紫砂這項中國陶瓷中的奇葩推上國際文物舞台。”
成陽藝術文化基金會收藏的紫砂陶器達2000餘件,從南洋出永紫砂壺到銷歐紫砂壺,從明清工夫茶壺到當代名家壺,基本上記錄了500年來紫砂陶器的發展樣貌。近年,該基金會尤其致力於徵集流落海外的外銷與沈船紫砂器,成果斐然。 《南京日報》曾報導:“台灣財團法人成陽藝術文化基金會為現今世界上收藏宜興紫砂茗壺的重要單位,其藏品涵蓋晚明、清及當代陶藝大師的作品,完整地呈現了宜興紫砂茗壺陶藝的歷史全貌。”
紫砂收藏之外,成陽藝術文化基金會也致力於跨地域的各種學術交流活動。除了長期贊助台灣藝術大學多次舉辦茶與藝國際學術研討會外,更與大陸重點博物館積極合作,主要成果有:2004年9月,與南京博物院合作,舉辦“砂壺匯賞——全國出土紫砂壺、南博藏紫砂壺、成陽藏紫砂壺聯展”,同時舉行“砂壺匯賞”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7年9月,配合台北故宮博物院“紫泥清韻——故宮博物院藏宜興紫砂展”,舉行故宮博物院2007中國紫砂器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英、德、法國及兩岸三地24位專家學者參與研討。此外,成陽藝術文化基金會還贊助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聯合無錫市博物館、宜興市文管委和宜興市陶瓷博物館組成的宜興市古窯址聯合考古隊,對宜興市丁蜀鎮蜀山佔窯址進行發掘,考古成果於2008年9月在南京博物院“紫玉暗香——南京博物院紫砂珍品聯展”中發表,並舉行2008紫砂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荷蘭及兩岸三地20餘位專家學者與會。
未來,成陽藝術文化基金會將與北京首都博物館合作,舉辦紫砂展覽與學術研討會。除了亞洲,成陽也正與荷蘭Princessehof博物館合作,積極籌辦中國宜興紫砂器特展,除了在荷蘭當地展出外,也將轉往德國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Museum fur Asiatische Kunst)及美國紐約亞洲協會( Asia Society,New York)巡迴展出。總之,成陽基金會近年與各地文博單位的密切合作,的確大幅度擴展了紫砂研究的深度與廣度,更將“宜興紫砂”成功地推上國際舞台,對紫砂藝術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成陽藝術文化基金會的部分紫砂收藏可參見《古壺之美》一書,另亦散見於《砂壺匯賞》《紫砂苑學步——宋伯胤紫砂論文集》《明清紫砂藝術》《紫玉暗香》等圖錄及著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不開放註冊

自笑貧居無款曲,只呼童子預烹茶。

857

主題

47

聽眾

1萬

積分

堂上貴客

靜廬草堂

Rank: 5Rank: 5

紫金勋章 荣誉版主 慈善勋章

9#
發表於 2009-11-10 20:17 |只看該作者
私人的紫砂收藏
  
提到台灣的紫砂收藏,可用“藏壺於民”四字形容。上面談到的鴻禧美術館與咸陽藝術文化基金會的藏品,原本都是企業家的私人珍藏,只不過是在藏品達到一定規模和檔次後,委託企業所屬的基金會予以管理。日盛金控旗下的日盛教育基金會亦是如此,企業負責人陳國和先生也是紫砂收藏名家,藏品不論質與量均屬上乘,但因該基金會甚為低調,藏品極少曝光。
早年在台灣紫砂收藏圈,如果不知“王度”或“黃正雄”的人,就如同不知陳曼生何人一樣,顯然是初來乍到的新手,不足與論壺事。在台灣紫砂收藏界有“北王度,南正雄”的讚譽,指的即是王度先生與黃正雄先生,當時他們紫砂收藏的質與量都是傲視全台的。不過,這兩大藏家的收藏風格互有不同,前者廣博,後者深耕,王度數年間便威震南北,而黃正雄的風格則如悠長綿密的太極拳,而且這套著重內家修為的拳法一打就是40餘載,迄今仍不絕如縷,時見精妙。
 王度先生又有“壺瘋”之稱。而他自己對這個雅號卻也不以為忤,因為他十分明白自己對茶壺的鍾情程度。王度甚至一度為了某件明代砂壺,不惜將房子拿去抵押。王度的收藏癖好並不限於紫砂茶壺,他同時雅好刀劍、帶鉤、銅鏡等文物,因此近年來收藏的紫砂壺數量有限。幸而1993年他曾將藏壺出版了《紫泥——王度紫砂珍藏冊》,讀者尚可一窺當年盛況。
黃正雄先生收藏紫砂壺的歷史可遠溯自1967年。那年有位朋友送了3件朱泥小壺給當時還只是個小公務員的黃正雄,這不但讓他正式接觸到宜興壺。更開啟了他半生的紫砂壺緣。被紫砂壺的樸素純淨、造型多樣所吸引,初始許下了“我要蒐集一百種不同樣式的紫砂壺”的心願。當年大陸貨物來台不易,不像今日滿街宜興壺,要收集100件自己看得上眼的壺並非易事。誰知,這扇門打開之後,卻再也關不上了,時光匆匆,昔日的小公務員早已成為輔佐層峰的高層人士,而府中的紫砂珍藏也早已擴展為無數個“一百種不同的樣式”。
除了前述幾位收藏大家,另有如張培集先生、彭清福先生、張躍飛先生、凌峰先生、黃平洋先生,以及更多不願張揚的收藏家,限於篇幅恕不一一介紹,僅隨文刊出他們的部分藏品,以饗同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不開放註冊

自笑貧居無款曲,只呼童子預烹茶。

857

主題

47

聽眾

1萬

積分

堂上貴客

靜廬草堂

Rank: 5Rank: 5

紫金勋章 荣誉版主 慈善勋章

10#
發表於 2009-11-10 20:40 |只看該作者


台湾紫砂收藏盛况
黄健亮

台湾居民以自福建、广东的移入者为大宗。闽粤素为工夫茶区,历来有品饮工夫茶的风俗。工夫茶移入台湾后泡法及器具被简化,农闲之余,老幼成聚稻埕,泡茶社交共话桑麻,俗谓“老人茶”。睽诸工夫茶史料,台湾人对产自宜兴的“孟臣壶”推崇备至,如连横《雅堂文集•茗谈》云:“台人品茶,与漳、泉、潮相同……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茶俗如此,加上台湾所产乌龙茶搭配紫砂壶冲泡效果甚佳,因此紫砂收藏玩赏的风气随之盛行,爱喝茶的家庭中,少不了拥有几件不同档次的紫砂壶。较专精的壶友,家中藏壶百千者,繁不胜数。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大批明清古壶、朱泥壶、“文革”壶、名家壶、各期商品壶,莫不通过各种合法、非法途径,纷至沓来,而作为转运中继站的香港,其茶行、壶商、代工者一度蓬勃兴盛且获利甚多。稍后,随着两岸交流更为热络、直接,各档次的紫砂壶也频繁且快速流动,造就了当代紫砂典藏的空前盛况。
  
 收藏环境
  
执世界拍卖市场牛耳的苏富比拍卖公司,1997年曾在台北举行首场宜兴古壶秋季拍卖会,获得热烈回响。次年,苏富比又在台北举行宜兴古壶春季拍卖会。同年景熏楼拍卖公司也在台中举行春季宜兴古壶拍卖会。后因亚洲金融风暴来袭,收藏市场为之受挫。
台湾的文化出版活动向来蓬勃,区区2300万人口,每年却有4万余本新书上市,紫砂类书籍出版的数量亦远多于其它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迄今,台湾出版的紫砂专业杂志有《茶与艺术》《壶中天地》《茶与壶》《紫玉金砂》《天地方圆》《茶艺•普洱壶艺》等;专业出版社则以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独领风骚20年,为宜兴紫砂壶的收藏与研究的深化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养分。
这些出版物收录了许多紫砂收藏家珍藏的佳器。例如潘捷夫《中华茗壶选萃》、万妙玲等《朱泥壶的世界》、李瑞隆《宜兴古陶器鉴赏》、黄健亮等《朱泥宝记》、黄健亮等《荆溪紫砂器》、黄正雄《阳羡紫砂茗壶精雕特展》、黄怡嘉《东瀛遗朱——培集轩珍藏输日宜兴壶》、黄健亮《紫砂名品——黄正雄珍藏古今名壶特展》、黄健亮与彭清福《紫泥藏珍——明清宜兴窑器之美》、黄怡嘉《紫韵雅玩——中国紫砂精品珍赏》,以上均是以著录紫砂收藏家们的藏品为主体的专册。

对紫砂的学术研究专著则有:詹勋华《宜兴陶器图谱》、黄振辉《曼生与曼生壶》,黄健亮《明清紫砂艺术——宜兴紫砂壶及其装饰研究》、徐鳌润《徐鳖润紫砂陶艺论文集》、黄怡嘉《宜兴紫砂壶造型风格之研究——以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四名家为例》等。另有不少学术论文刊布于故宫博物院的《故宫月刊》、历史博物馆的《历史月刊》等。
除了明清古壶之外,台湾收藏者也十分热衷度藏当代紫砂名师如朱可心、王寅春以降的数百位当代名手的作品,尤其是当今数十位第一线紫砂名师盛年巅峰时期创作的精品,这些藏品反映了当代紫砂陶艺创作的繁茂景象。近年部分紫砂精品渐有流向大陆的趋势,但相对于台湾数十年累积的收藏能量。其影响仍很微小。
  
 文博单位的紫砂收藏
  
  1、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60余万件藏品中,陶瓷器有25423件,其中宜兴紫砂器的数量虽未见官方统计,但显然不多,目前已公开发表者仅见20余件。然而昔日故宫毕竟是宫廷茶器的荟萃之地,这些宜兴紫砂器可谓件件精彩,亦即学者所谓的“宫廷紫砂器”,反映着彼时皇室的品味。其中又以一批“康熙御制”宜兴紫砂胎珐琅彩茶壶、茶盅、盖碗最具代表性。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廖宝秀对照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七月十一日所立抄本《珐琅、玻璃、宣兴、磁胎陈设档案》及光绪元年(1875年)十一月初七日《珐琅、玻璃、宜兴、磁胎陈设档案》发现,两本账册中有关宜兴胎珐琅彩茶器的详目记载,40年间仅少了一件。是成丰四年(1854年)时由咸丰皇帝将1件宜兴胎画珐琅包袱壶赏给了皇后。除此之外,其余账上19件紫砂器现均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些清康熙皇帝所用饮茶器具,系先命苏州织造由宜兴名工制坯烧制精选之后,再送至清宫造办处由御用画珐琅画师加上珐琅彩绘,经二次低温烘烧而成。器身由宫廷画家彩绘五彩四季花卉,如牡丹、月季、小雏菊、茶花等,有的则表现四季花果纹,有桃实、荔枝、枇杷、柿子、石榴、葡萄、荸荠、菱角、樱桃等,技法精湛。
康熙御制的宜兴胎珐琅彩茶壶,壶外有的挂透明釉,有的则无。但壶内均作素胎,不施透明釉。如宜兴胎画珐琅五彩花卉壶、宜兴胎画珐琅万寿长春海棠式壶、宜兴胎画珐虹彩四季花盖钟等。这些均以宜兴紫砂为胎身。但胎质不似瓷泥细腻,泥料颗粒较粗。其间均掺有黑、黄细沙熟料,器身表面略凹凸不平。由于宜兴紫砂泥具多孔性,且收缩比与釉彩并不相同,所以釉彩纹饰的表面常见细小气泡爆裂后所留的鬃眼痕迹。
除了康熙朝的紫砂茶器外,台北故宫博物院亦藏有少数几件乾隆期紫砂器。其中有两件为紫砂胎雕漆茶壶。如宜兴胎雕漆八宝纹茶壶,此壶除底外均涂朱漆,按层次雕漆,主纹为壶两面上的两组杂宝纹饰,壶颈雕回文一周,壶肩雕如意卷草纹一圈,盖面饰如意文。壶底有“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款。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器中,唯一署有宜兴陶工名款的是陈荫千制宜兴紫砂竹节提粱壶,此壶整体造型仿自竹节,壶身作椭圆形,围饰弦纹一圈,矮圈足,壶嘴塑成三节竹节曲流,壶把由两枝细长竹枝缠扭成形。盖面贴饰竹叶两丛,盖钮亦为双竹枝相扭呈拱桥式。紫砂泥质较细,颗粒微粗,含黑、黄砂点。壶底印钤“陈荫千制”篆书方印。此壶久经使用。里外遗留旧有茶汁痕迹,故壶面罩有一层光泽,其受宝爱可想而知。鏖宝秀推论,此壶可能是乾隆品茗御所竹炉山房中的煎泡茶器之一。此外,台北故宫博物院亦藏有5件一组的乾隆宜兴紫砂胎紫金釉套杯及清紫砂陶砚等紫砂器。
  
2、历史博物馆
1956年开馆的历史博物馆位于台北市南海路,目前馆藏文物5万余件,但依目前已发表的资料看,紫砂陶器可能仅有20余件,大多数都属杂项。
历史博物馆藏品中有一件陈子畦款南瓜壶,形制类近南京博物院藏陈鸣远款东陵瓜壶。全器造型仿效南瓜,窄口,圆鼓腹,卷叶成短直流,壶身浑圆,壶盖成瓜蒂形,把手塑成瓜藤,坚韧有力。掺砂点点,胎色饱满且富有光泽。具体年代待详考,另有一件时大彬款直筒圆身壶,身似直筒,砂粒隐现,点点如暗夜繁星。壶底印押托款“时大彬制”阴文篆字。苏州博物馆亦见相类形制紫砂器。
杂项中,有一组无款紫砂柳条八果,以白泥塑成柳条盘,内置核桃、菱角、花生,瓜子、栗子、荔枝、莲子、红枣八果,均以捏塑手法制成。技巧细致精妙,有纳大千于芥子的气势。此类像生果品紫砂器传世不乏所见,一般署有“鸣远”“石民”“蒋蓉”等款。历史博物馆尚藏有紫砂天鸡尊、紫砂莲瓣盘、宜兴竹节双笔筒、宜兴三猴笔架,以及一批清代紫砂加彩盖罐等。
历史博物馆对紫砂陶器的推广可谓全台之最,早在1984年2月即开风气之先,举办古代茶具特展。 1989年12月,举办明清宜兴壶艺精品展,并出版《宜兴茶壶精品录》专册。到了1995年6月,更有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北京首都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宜兴紫砂工艺厂陈列馆等五大博物馆的紫砂珍藏来台参展,举办了历代紫砂瑰宝展,并由历史博物馆编辑、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出版了《历代紫砂瑰宝》专册。 1997年7月举办了“茶的文化”特展,并出版同名专书。 1999年,举办紫砂陶艺收藏展,并出版同名专书。到了2008年2月,又举办“紫砂名品——黄正雄珍藏古今名壶特展”,展出著名紫砂收藏家黄正雄先生收藏的130余件古今名壶。并出版《紫砂名品》专册。凡此种种,都是以政府之力,参与并带动紫砂展览与出版,对宜兴紫砂在台收藏之风的形成。功不可没。
  
  3、鸿禧美术馆
鸿禧美术馆于1991年正式落成,是台湾企业家张添根先生基于回馈社会之心愿而成立。张氏家族对中华传统文物都有收藏研究之雅好,而有艺术家族美称。该馆藏品总数超过3万件,含括陶瓷、鎏金佛像、书画与雅趣品录等四大类,其中陶瓷收藏3000多件是鸿禧精彩的典藏强项。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乾隆时期,时间横跨近5000年。该馆曾于1996年出版一册《中国雅趣品录——宜兴茶具》,收录107件宜兴紫砂陶器。不乏精品。如陈天瑞款四方开光方壶、文玉款贴花提梁壶、廷瑞款炉钧釉狮球钮方壶、无款炉钧釉方壶及若干朱泥小壶,都是宜陶精品。
  
  4、财团法人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
财团法人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于1999年成立,是台湾企业家麦宽成先生所创立的典藏研究单位,旨在以艺术收藏回馈社会。麦先生雅好艺术文物,尤其是紫砂收藏的资历长逾30年。成阳基金会宋信德执行长曾在南京博物院的研讨会上致辞表示:“从全球文化产业的趋势来看,当前私人基金会的经营将迈入一个新的阶段,如何在掌握非营利组织特性的前提下,发挥民间活力的酵素,结合公部门的行政优势与私部门的弹性机制,将收藏文物的能量发挥到极致,一直是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所追求的目标。近年来,基金会陆续赞助台湾多所大学、研究所,对相关议题进行学术研究,获得学术界广泛的回响………放眼未来,基金会也计划将交流的范围扩大到欧美各地,将紫砂这项中国陶瓷中的奇葩推上国际文物舞台。”
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收藏的紫砂陶器达2000余件,从南洋出永紫砂壶到销欧紫砂壶,从明清工夫茶壶到当代名家壶,基本上记录了500年来紫砂陶器的发展样貌。近年,该基金会尤其致力于征集流落海外的外销与沈船紫砂器,成果斐然。 《南京日报》曾报导:“台湾财团法人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为现今世界上收藏宜兴紫砂茗壶的重要单位,其藏品涵盖晚明、清及当代陶艺大师的作品,完整地呈现了宜兴紫砂茗壶陶艺的历史全貌。”
紫砂收藏之外,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也致力于跨地域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除了长期赞助台湾艺术大学多次举办茶与艺国际学术研讨会外,更与大陆重点博物馆积极合作,主要成果有:2004年9月,与南京博物院合作,举办“砂壶汇赏——全国出土紫砂壶、南博藏紫砂壶、成阳藏紫砂壶联展”,同时举行“砂壶汇赏”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7年9月,配合台北故宫博物院“紫泥清韵——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展”,举行故宫博物院2007中国紫砂器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英、德、法国及两岸三地24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此外,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还赞助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联合无锡市博物馆、宜兴市文管委和宜兴市陶瓷博物馆组成的宜兴市古窑址联合考古队,对宜兴市丁蜀镇蜀山占窑址进行发掘,考古成果于2008年9月在南京博物院“紫玉暗香——南京博物院紫砂珍品联展”中发表,并举行2008紫砂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荷兰及两岸三地2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
未来,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将与北京首都博物馆合作,举办紫砂展览与学术研讨会。除了亚洲,成阳也正与荷兰Princessehof博物馆合作,积极筹办中国宜兴紫砂器特展,除了在荷兰当地展出外,也将转往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Museum fur Asiatische Kunst)及美国纽约亚洲协会( Asia Society,New York)巡回展出。总之,成阳基金会近年与各地文博单位的密切合作,的确大幅度扩展了紫砂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更将“宜兴紫砂”成功地推上国际舞台,对紫砂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的部分紫砂收藏可参见《古壶之美》一书,另亦散见于《砂壶汇赏》《紫砂苑学步——宋伯胤紫砂论文集》《明清紫砂艺术》《紫玉暗香》等图录及著述。

私人的紫砂收藏
  
提到台湾的紫砂收藏,可用“藏壶于民”四字形容。上面谈到的鸿禧美术馆与咸阳艺术文化基金会的藏品,原本都是企业家的私人珍藏,只不过是在藏品达到一定规模和档次后,委托企业所属的基金会予以管理。日盛金控旗下的日盛教育基金会亦是如此,企业负责人陈国和先生也是紫砂收藏名家,藏品不论质与量均属上乘,但因该基金会甚为低调,藏品极少曝光。
早年在台湾紫砂收藏圈,如果不知“王度”或“黄正雄”的人,就如同不知陈曼生何人一样,显然是初来乍到的新手,不足与论壶事。在台湾紫砂收藏界有“北王度,南正雄”的赞誉,指的即是王度先生与黄正雄先生,当时他们紫砂收藏的质与量都是傲视全台的。不过,这两大藏家的收藏风格互有不同,前者广博,后者深耕,王度数年间便威震南北,而黄正雄的风格则如悠长绵密的太极拳,而且这套着重内家修为的拳法一打就是40余载,迄今仍不绝如缕,时见精妙。
 王度先生又有“壶疯”之称。而他自己对这个雅号却也不以为忤,因为他十分明白自己对茶壶的钟情程度。王度甚至一度为了某件明代砂壶,不惜将房子拿去抵押。王度的收藏癖好并不限于紫砂茶壶,他同时雅好刀剑、带钩、铜镜等文物,因此近年来收藏的紫砂壶数量有限。幸而1993年他曾将藏壶出版了《紫泥——王度紫砂珍藏册》,读者尚可一窥当年盛况。
黄正雄先生收藏紫砂壶的历史可远溯自1967年。那年有位朋友送了3件朱泥小壶给当时还只是个小公务员的黄正雄,这不但让他正式接触到宜兴壶。更开启了他半生的紫砂壶缘。被紫砂壶的朴素纯净、造型多样所吸引,初始许下了“我要搜集一百种不同样式的紫砂壶”的心愿。当年大陆货物来台不易,不像今日满街宜兴壶,要收集100件自己看得上眼的壶并非易事。谁知,这扇门打开之后,却再也关不上了,时光匆匆,昔日的小公务员早已成为辅佐层峰的高层人士,而府中的紫砂珍藏也早已扩展为无数个“一百种不同的样式”。
除了前述几位收藏大家,另有如张培集先生、彭清福先生、张跃飞先生、凌峰先生、黄平洋先生,以及更多不愿张扬的收藏家,限于篇幅恕不一一介绍,仅随文刊出他们的部分藏品,以飨同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不開放註冊

自笑貧居無款曲,只呼童子預烹茶。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不開放註冊

   

GMT+8, 2024-4-26 05:33 , Processed in 0.497604 second(s), 28 queries ,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Theme by Jeavi.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