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城 茶藝論壇

 找回密碼
 不開放註冊
查看: 12468|回復: 26

清初宜窯小壺初探

[複製鏈接]

485

主題

23

聽眾

2萬

積分

堂上貴客

Rank: 5Rank: 5

紫金勋章 荣誉版主 区版主

發表於 2011-5-25 12:19 |顯示全部樓層
(劉創新撰文 發表於中華文物學會2011年刊)

宜興紫砂始於明末,盛於有清三代,通過茶文化與文人雅士相互聯繫,逐步從茶道用具發展到賞玩精品,進而成為了一種文化載體。茶壺因茶事而生,這是歷來大多數學者都持有的普遍觀點,由此說來,壺具的形制也因茶事的演變而對應產生應有的變化。

飲茶的方式在明末,出現了“罷造龍團,惟採芽茶以進”(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補遺》(《筆記小說大觀》15編6冊)卷一《列朝》供禦茶頁3977),棄抹茶、點茶而轉變以相似今天的沖泡方法,張源《茶錄》中稱明人的飲茶法為“泡法”,《投茶》《泡法》一書記載:“投茶有序,毋使其宜。先茶後湯曰下投:湯半下茶,複以湯滿,曰中投:先湯後茶,曰上投。春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

另外,許次紓(1549-1604)《茶疏》<烹點>中也說到:“未曾汲水,先備茶具,必潔必燥,開口以待。蓋或仰放,或置磁盂,勿竟覆之案上,漆氣食氣,皆能敗茶。先握茶手中,俟湯即入壺,隨手投茶湯,以蓋覆定,三呼吸時,次滿傾盂內,重投壺內,用以動盪香韻,兼色不沉滯,更三呼吸頃,以定其浮薄,然後瀉以供客,則乳潤清滑,馥鬱鼻端。”,這兩篇文章都描述晚明的吃茶法與今相去不遠。

隨著茶道的演變,應運而生的宜興紫砂或朱泥壺,成了明代以後泡茶法的主要用具,壺具的使用也隨之由大壺轉向小壺的過渡。明人重視宜窯茶具,見於明末文人文震亨(1585-1645年)所著述的《長物志》(1630年前後):“茶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還有,馮可賓在《岕茶箋》(1645年前後)也說到:“茶壺,窯器為上,又以小為貴,每一客壺一把,任其自斟自酌,才得其趣。… …壺小則味不渙散,香不耽擱。”雖說晚明即已興起“自斟自酌”的小壺沖泡,可是在大多數的明代出土實物及同時期繪畫上,幾乎難覓小壺蹤跡。傳世所見明末茗壺以大壺居多,如:江蘇南京嘉靖十二年(1533年)太監吳經墓的提樑式茶壺、福建漳浦萬曆四十年工部侍郎盧維楨墓的鼎足蓋圓壺等,皆為體量較大的茶器。而且國家文博單位所藏明末早清的茶壺,也幾乎難以看到“壺小為貴”的傾向。

另一方面,周高起在《陽羨茗壺系》中有提及時大彬是在遊婁東後,因“聞陳眉公與琅琊、太原諸公品茶施茶之論,乃作小壺。”,而張燕昌之《陽羨陶說》:“先府君性嗜茶,嘗得時大彬小壺如菱花八角,側有款字,隨手合蓋舉之,能翕其全壺”。

這兩段文字所提到時大彬有創作小壺。然而,以崇禎二年(1629年)華涵莪墓出土,江蘇省錫山市收藏的“大彬款柿蒂紋三足壺”(圖1)及柳州市博物館藏的“大彬款菊瓣瓜棱形壺”(圖2)這兩件實物為例,雖說是時大彬傳世作品中尺寸較小的,但是若以“自斟自酌”的標準來看,似乎還略嫌稍大,還不屬於小壺的形制。從上所述,真正意義的宜窯小壺,究竟始於何時,這是頗有值得探討的。

“以小為貴”(體量小於200cc)的茗壺最早出現於何時?幾不可考。據目前紫砂學者黃健亮先生的考證,至少在康熙一朝,便有一些精緻的小壺的出現。在德國得累斯頓茨溫格宮(Porzellansammlung Zwinger Dresden)所藏的百餘件康熙時期的紫砂器,這是當時的薩克森選帝侯強者奧古斯塔(Augustus the Strong,1670-1733年)數以萬計的東亞陶瓷收藏的一部分,其收藏清單最早為1721年(康熙59年)開列,至遲為1727年的購藏記錄,這批有斷代依據的外銷紫砂器中,便有一些屬於“功夫茶壺”類型的小壺(圖3)。

另外,康熙時期外銷歐洲貼花風格的紫砂壺,也普遍可見不少體量較小的茗壺,例如“朱泥貼龍鳳紋笠帽壺”(圖4)及“朱泥貼花六方宮燈壺”(圖5),後者壺身還保存著歐洲當地巴羅克風格的包鑲裝飾工藝,這類歐洲加工裝飾手法的茶壺,最早可見丹麥皇家藝術館(Royal Danish Kunstkammer)所藏的貼花朱泥壺,這種茶壺最遲在1656年已經收入該館入藏清單。

除此之外,筆者還見過一隻“朱泥貼花鵝蛋式小壺” (圖6),頗類似晚清流行於日本的“具輪珠”的體式,其壺身的鳳形貼飾,與上述圖3及圖4的鳳紋貼花紋飾一致,應被視為不晚於康熙時期的產物。而此壺的容量竟然小於100cc,這個尺寸的功能性甚至連獨酌都嫌小,其真正的用途發人深思,值得大家進一步去鑽研。

對於這類“具輪珠”小壺的由來,在日人奧玄寶《茗壺圖錄》有載:“近時有一種奇品、邦俗呼曰具輪珠、所謂小圓式、鵝蛋式之類也、形有大小、製有精粗、泥色有朱、有紫、有梨皮、小而精者、曰獨茶銚、粗而小者、曰丁稚、而大概無款識、故不詳為何人手作、或云不降崇禎、或云不昇乾隆、議論紛紜、未有確乎析衆訴者、予竊謂、粉本蓋權輿於明代良工、而清人轉傳臨摸(摹)、更逞奇巧、必非一人一手之所能製、蓋良工不苟作、若王氏之善畫、十日一水、五日一石、妙品所以不多也、茲壺予所傳聞、殆將四十品、而目擊者過半、但有大同小異耳、其豈悉成於良工之一手耶、或有久匿於巾箱中、而清人新制不容疑者、或有經手澤揩摩、而彷彿明人所造者、似難辨而不難辨、故概論之、恐非明人之製、若彼不降崇禎之言、崇獎過當、而不昇乾隆之說、雖不當亦不遠矣、而其為器拙而密、樸而雅、流直而快於注湯、大小適宜有韻致、是所以盛行於世也、請者京阪好事家渴望心醉、一覩茲壺、津津流涎、爭購競求、不惜百金二百金、必獲而後已、至曰非獲具輪珠者、難與言茗事、於是狡賈乘機射利、價比拱璧、甚有售偽物以欺人者、嗚呼好事之弊一至於此、玩物喪志、非言誣也。”奧玄寶對於這類“具輪珠”式小壺的觀點,有“粉本蓋權輿於明代良工,而清人轉傳臨摸(摹)”這段話,即其認為明末應該就有這類小壺的存在。

福建省漳浦縣赤嶺鄉南坑村藍國威墓出土了一件容量不大的朱泥壺,墓主藍國威(-1756年)為康熙六十年貢生,輕騎都尉,乾隆23年入葬,隨葬物品除了這件茶壺外,還伴有一些康雍瓷器,這件朱泥小壺是目前唯一有絕對紀年墓葬中發現的陳鳴遠款紫砂壺(圖7)(圖8),被視為雍正至乾隆早期的標準器。

另一件也在福建漳浦出土的“鳴遠款梨形壺”,其底款刻署“壬子仲冬,名人法古”(圖9)(圖10),據漳浦博物館王文徑館長的觀點,“壬子應為雍正十年”,此二件“鳴遠款朱泥壺”同屬清初雍乾時期,斷代明確的宜興小壺。除了考古發現之外,乾隆16年(175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所屬的耿特莫森號(The Geldermalsen,又譯為南京號),其沉船挖掘物品中,便有一隻梨形的朱泥小壺(圖11),刻款“玉香齋”,據黃健亮先生的考證,此壺的造型和款識風格,應為標準的乾隆中期的茗壺,並與不少傳世所見的同期朱泥小品的形制、刻工完全一致。由這些資料延伸去考據,我們可以發現乾隆以後茶壺的體量,已經步入小壺盛行的時期。

值得一提的是,嘉興博物館藏有一件傳為張廷濟(1768-1848年)舊藏的 “弌滴壺”(圖12),此壺的尺寸非常小,堪稱微型壺,底款天圓地方式“惠”“孟臣”,雖館方定其為明代惠孟臣作品,然而筆者從款識風格及形制判斷,應是雍乾時期的出品。而與此壺相類似的還有荷蘭華人藏家談德龍先生收藏的同式“陳鳴遠款弌滴壺”(圖13),這兩隻微型壺的發現,同式而不同印款,說明不是陶人即興而偶一為之的遊戲之作,在當時應該有一定的產量面世。而這類做工精緻的宜興小品壺,恐非用於茶飲,其實際用途真是耐人尋味的。

本文以目前有限的材料作一個簡單的梳理,仍有許多脈絡和衍變尚待後人繼續去厘清。這篇短文旨在提出紫砂壺的大小雖與茶事緊密關聯,然而其形制發展卻相對滯後。從現存的傳器及資料發現,部份不合乎當時飲茶方式的壺具,也許還有茶道以外的其他功能及用途,尤其是少量早清微型的具輪珠壺以及一滴壺,似乎已經脫離茶道范疇,進入把玩欣賞的層面。
我来为种植,我行花未开。
岂无佳色在,留待后人来。

485

主題

23

聽眾

2萬

積分

堂上貴客

Rank: 5Rank: 5

紫金勋章 荣誉版主 区版主

發表於 2011-5-25 12:22 |顯示全部樓層
圖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不開放註冊

我来为种植,我行花未开。
岂无佳色在,留待后人来。

485

主題

23

聽眾

2萬

積分

堂上貴客

Rank: 5Rank: 5

紫金勋章 荣誉版主 区版主

發表於 2011-5-25 12:24 |顯示全部樓層
圖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不開放註冊

我来为种植,我行花未开。
岂无佳色在,留待后人来。

485

主題

23

聽眾

2萬

積分

堂上貴客

Rank: 5Rank: 5

紫金勋章 荣誉版主 区版主

發表於 2011-5-25 12:26 |顯示全部樓層
圖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不開放註冊

我来为种植,我行花未开。
岂无佳色在,留待后人来。

485

主題

23

聽眾

2萬

積分

堂上貴客

Rank: 5Rank: 5

紫金勋章 荣誉版主 区版主

發表於 2011-5-25 12:31 |顯示全部樓層
圖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不開放註冊

我来为种植,我行花未开。
岂无佳色在,留待后人来。

61

主題

3

聽眾

1798

積分

堂客

Rank: 1

發表於 2011-5-25 13:09 |顯示全部樓層
学习中 谢刘兄分享

232

主題

15

聽眾

3038

積分

堂上貴客

Rank: 5Rank: 5

紫金勋章

發表於 2011-5-25 13:11 |顯示全部樓層
用心梳理佳論.劉館長真有心人!感謝分享~~
甄藏壺緣 阿峰
微信ID:teapot1314520.(請註明:聚水堂壺友)

485

主題

23

聽眾

2萬

積分

堂上貴客

Rank: 5Rank: 5

紫金勋章 荣誉版主 区版主

發表於 2011-5-25 17:24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ljloo 於 2011-5-25 13:09 發表
学习中 谢刘兄分享


謝謝,一起來學習
我来为种植,我行花未开。
岂无佳色在,留待后人来。

485

主題

23

聽眾

2萬

積分

堂上貴客

Rank: 5Rank: 5

紫金勋章 荣誉版主 区版主

發表於 2011-5-25 17:25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惜福緣 於 2011-5-25 13:11 發表
用心梳理佳論.劉館長真有心人!感謝分享~~


弟只是學習做研究,貽笑大方啊
我来为种植,我行花未开。
岂无佳色在,留待后人来。

218

主題

10

聽眾

8282

積分

堂上貴客

看真是學習;看仿更是學習!! ...

Rank: 5Rank: 5

慈善勋章

發表於 2011-5-25 17:34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劉版!!   小弟收藏..學習了!!
http://tw.myblog.yahoo.com/haoboywu
http://hi.baidu.com/石鼎茶庄/home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不開放註冊

   

GMT+8, 2024-3-29 04:02 , Processed in 0.117580 second(s), 16 queries ,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Theme by Jeavi.

回頂部